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被社交网络垄断

高低杠 NOWNESS现在 2021-03-29

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交网络软件(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不太容易回答。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没有人能想到,社交网络能够超越其他任何一种互联网应用,不仅高度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逻辑,重构了“日常生活”这一概念本身。



从印刷品,到广播、电视、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诞生和普及的背后,都意味着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场彻底变革。


这种变革,并不是在已有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让它变得“更方便”或“更舒适”,而是技术将自己的逻辑变成生活的逻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塑造人的生活,甚至塑造我们自己。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已读回执”这一功能的应用。

有了已读这个功能之后,社交网络不再是有待我们的使用方才“启动”的工具。相反,“已读”,包括随之而来的“已读未回”这个动词,其隐含的主语无疑不是那个由虚拟的ID、头像和人设构成的虚拟人格,而是直直指向在屏幕另一端的那个活生生的个体。

这样,社交网络成功地从虚拟“入侵”到现实当中,并且让我们时刻在“ta 为什么已读未回”和“我不能已读未回”的循环焦虑之间,将社交网络变成我们的新“时钟”,用以决定自己注意力的分配,以及生活的节奏。

社交网络对介入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塑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那些没有已读功能的社交网络,也在以其他方式进行这一点。

比如,各式各样的的“分组可见”,就强化了我们人际关系的“表演化”。


在以往的人际关系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仅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道德压力,还需要相当高的天赋和大量努力才能完成。

但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分组可见”,我们能够如此轻易地在上司面前展现自己每天加班到深夜、在同辈朋友面前炫耀自己在一线城市的大厂混得不错,在父母面前掩饰自己其实被996 折腾到头秃。


久而久之,通过种种在线“表演”形成的“多重人设”,成为我们社会角色的一部分,并反过来持续地强化着我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

此外,社交网络还成功地将我们的精神生活置于“游戏化”的控制之下。


按照不少平台的口号,我们在平台上发帖只是为了“分享我的观点和生活”。而在实践中,这一口号中蕴含的互联网早期的乌托邦理想已经被完全掏空。

通过在获得转评赞时设立“红点”提醒的机制,社交网络将把我们变成了渴望得到奖励的游戏玩家,而转评赞则是我们热情发帖的“奖赏”。


反复编辑的文案,精心修饰的图片,以及别有深意的定位,都是我们为了获取“奖赏”而付出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大量的注意力乃至个人信息交给平台,正如我们在工作时间内将注意力交给老板一样。

更加深层的影响则发生在社会层面。


早期的新浪微博仿照Twitter,对用户的贴文的长度加以140个字的字数限制,再加上对自身作为互联网公共空间的定位,这两项加在一起,几乎改变了一代网民对公共议题的表述和理解方式。

尽管现在140字的信息限制已经被取消,但这种短平快的线上交流风格,所养成的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情绪化的表达风格,以及“用吃瓜心态参与一切新鲜事”的态度,依然在影响着当下网民对各种线上话题的参与方式。


在互联网之前,印刷品、报刊、广播、电视都曾经以自己的方式改变过同样的东西,只不过改变的速度、效率和规模各有千秋。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改变会无条件地通往更好的生活。

01

手机令我退化

尼尔·波兹曼曾因为“娱乐至死”这句对当代文化生活的病理诊断著称于世。在他的《技术垄断》中,波兹曼考察了技术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史,并以此为基础,将人类社会分成了三个阶段:

“工具使用”(tool-using)阶段,工具彻底从属于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所面临的需要,比如为了狩猎而使用的弓箭和长矛,以及为了建造大教堂而使用的滑轮和杠杆,等等。

随着近代科技的兴起,人们进入了“技术统治”(Technocracy)的时代。技术第一次被直接与“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个目标直接联系在一起,并也因此获得了直接改造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力。过,在这个阶段,技术并未完全颠覆文化的统治,也没有将自己的逻辑变成整个社会的主导逻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技术垄断”(Technopoly)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不再是供人驱策、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本身变成了全社会天然应当追求的“目的”,并且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构筑了整个社会生活和每个人的精神结构。

波兹曼认为,计算机就像是他那个时代的“温度计”,我们不再需要感知世界的能力,甚至连世界本身都不必存在。

计算机给出的信息组成了一个更加简洁、更加精确平行世界,一手体验成了多余,我们要做的,只是读取这个更加“科学”也更加美好的第二现实。

站在现在看来,波兹曼对技术的警惕无疑有些笼统。但在一点上他无疑是有洞见的,在技术垄断的时代,作为人,我们本身开始接受技术的逻辑,并按照它的要求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


正如商业化的社交网络要求我们将无穷无尽的注意力投入到虚拟世界中去,而我们也心甘情愿地这么做了。

02

不想成为“赛博囚犯“,

这里有十条建议

当然,以上的一切都不意味着我们将像赛博朋克作品中所担忧的那样,成为机械、麻木的技术的奴隶。如果我们走到现实中就会发现,经历几百年所形成的,迄今依然极具活力的现代文化,也同样在塑造着社交网络本身。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技术批判者之一,波兹曼也并不认为,技术垄断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最终审判的来临,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再也无法得到救赎。


或许是为了致敬他所珍视的西方传统,他用类似“十诫”的格式,给出了十条抵御技术垄断的方法。

1除非知道民意测验里设计的是什么问题并为何这样问,否则就不理睬民意测验;

2 不接受“效率是人际关系最优先目标”这种思想;

3 摆脱对数字魔力的迷信,不把计算当作替代评判的充足根据,也不把精确的计算和真理画等号;

4 不让心理学或任何『社会科学』占据优先的地位,不让它们排挤常识里的语言和思想;

5 至少对所谓『进步』观念抱怀疑态度,不把信息和理解混为一谈;

6 不认为老年人无关紧要;

7 认真对待家庭忠诚和荣誉的意义,准备伸手去接触人时,期待他人也有同样的需要;

8 认真对待宗教的宏大叙事,不相信科学是产生真理的唯一体系;

9 理解神圣和世俗的差别,不会为了追求现代性而漠视传统;

10 钦慕技术独创,但不认为技术代表了人类成就的最高形式。


🕙✉️🕙

来聊

社交网络给你带来过哪些新的困扰?


撰文 /高低杠

编辑 / 小唐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usiyue@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